【職場心法】Power vs. Play | 思維框架與延伸

很多時候,人生旅途的當下腦袋總會迸出些奇妙想法,但這些想法卻總如曇花一現而逝。

今天,要來跟大家談的東西比較偏內化、內心層面的思維,而這些東西是需要長時間大量思考,更甚者會需要把自己的價值觀拆解、重組,來構築全新的邏輯思維與觀念,所以會需要點時間來消化。

我們先從輕鬆點的話題開始吧,通常在工作之後,大家常會提到「工作能力 vs. 玩樂」你覺得一項比較重要?

我想,有些人應該已經有想法了,其實,會有這個疑問,源自於最近的日子體悟了一些事情,所謂資金的運用,以及甚麼叫做「砸錢」,當然今天這篇重點不在於資金與金錢,雖然這點對於升遷、轉換跑道、事業拓展等都很重要,不過,咱們還是先來談談今天的主題吧。

首先,你認為「自己需要擁有哪種程度的工作能力才足夠?」或是「想要一份夢想中的工作,需要多少的能力?」

「可以把任何想法具體實行」這是我的答案,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而這個問題並不會有所謂的正確答案,而這些答案都源自於你的生活,而你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就是拿這個答案去用在生活上,證實這個「答案」是正確的就足夠了。

以我自己來講,想法具體實行聽起來很簡單,就像辦活動一樣,寫寫企劃執行流程,接著把需要的資源逐條列出,就可以執行了,對吧?沒錯,但只對了一半,執行之外還要思考其他細節項目,例:成本、人力、印刷項目、設計......等,資料準備齊全之後,你得先把腦海中虛擬的物件「實體化」為圖像,最後一關就是把你自信滿滿的作品,送到客戶面前讓對方打槍摧毀,因為他們要的口味跟你腦袋天馬行空所衍生的物件落差太大導致不能接受,而結論就是,你得砍掉重練。


再來,你認為「出社會之後,玩樂重不重要?」

「你現在還年輕,應該趁年輕多打拼,而不是玩樂」相信這句話應該大家都不陌生,而你覺得「玩樂」對於你這個年紀來講,是必要還是充要?你可以相信朋友、相信台上的講者、相信前輩的勸導、相信書中的黃金屋,但,絕對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志力,「我只是休息一下,玩一下下就好」這個一下我想大概會非~常~的久,但嚴格講起來,適當放鬆是可行的,很多時候我們會沉迷於自身所設定的「框架」之中,待會再來解釋框架是什麼。

我承認玩樂在年輕的時期的確是個很大的誘惑,當然要玩什麼其實並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因此任何會沉迷的事情都有可能是玩樂的一種,不否認偶爾舒壓其實不錯,還記得剛退伍那陣子,真的就像脫韁野馬,發了瘋似的狂打電玩,早上特地早起,回過神後時間是晚上12點,一天就這麼過去,還蠻舒壓的,不過三天之後我真的無法接受自己這種每天同一種模式運轉的日子,這個部分會牽扯到上一題的部分內容,這有點像所謂的重度沉迷,當然你本身在沉迷的過程中並不會覺得有任何的危機感,當下心情是愉悅、開心的,直到有某件事、某個人,重重的揍了你一拳讓你從虛擬的世界回過神來,而從那一刻開始你的壓力也會伴隨而來。

而第一段說的「框架」意思是我們設定給自己的隱形天花板,可以想像成迷你版的「職場天花板」,當你認定你目前的能力只能到哪邊,你就只會做到你認定能力的80%~90%,為什麼會這樣說,人都有惰性,就像馬拉松,到終點前的最後300公尺是最困難的一小段路,你的身體已經到極限,此時會有人覺得「啊,我已經盡力了,剩下用走的也可以結束,就這樣吧!」你說這樣行不行,當然可以,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態度不全然相同;只是今天我們所探討的是「框架」,正因為你設定了這個框架讓自己縮在裡面,所以你永遠不會知道你的手可以伸到多高,你的腳可以跑得多快多遠,對吧?

所以,當你把這個「框架」從自己身上拿掉,那些平常你看不到的能力,就有機會展現。

註:職場天花板,意即升遷、薪資的極限。

-

好的,前半段說了落落長一串,其實比較偏勵志點的內容,人生總要有那麼點的勵志與心靈糧食材有辦法支撐自己走到最後。那麼故事的後半段,今天要來討論點社會上的「現實面」,而這個面貌是,當你自己身歷其境之後,才會知道的潛規則,只是當你踏入這個社會的那瞬間,沒有任何人有任何義務要告知你這些事實。

不管出社會還是未出社會,其實我們都不自覺地被社會潛在的「框架」給侷限住,什麼是社會的「框架」呢?舉例來講,從國小、國中、到高中,接著讀大學到畢業,後我們都跟隨著腦海中莫名的一個規矩,就是「如果我們想要   ,就得   」以上的空格內可以填入任何你想填寫的事物,來,想到之後拿出你的筆記本,或是打開word,試著把你想的東西記下來,有沒有發現第二個方框的內容,是你完成前面「目標」的順序,而這個順序,試著想想看,除了你現在寫的方法,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執行來達成你的目的?

如果有,試著多寫出幾種,
因為你想得到的方式,其他人一定也想得到。

為什麼要舉上面這個例子,以「賺錢」為例,有些人希望能一夜致富,但用一夜致富似乎過於夢幻,我將這個例子區分成兩點:
 1. 循規蹈矩地達成目標
 2. 不擇手段達成目標

什麼叫做循規蹈矩達成目標呢?
以傳銷為例,首先我並沒有要歧視傳銷產業,針對傳直銷制度來講,我認為是可以讓人變富有的,只是重點在於「你願意砸多少時間成本下去?」以及「這份工作/兼差對你來說,除了錢之外,你想要獲得什麼?」,以及我們在工作時,會遵循的一個SOP流程,就像開小吃店的為了要賺錢,首先你得花錢設立店面,接著想辦法生出食材,並將這些食材烹調變成一道道最經典的傳統小吃,接著就等客戶上門消費,才能賺到錢,對吧。

是熟稔金錢流通的管道,還是自己當老闆,對於客戶的強力殺價可以霸氣回絕,還是能夠單人掌控一次的超大型演唱會完整流程?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對有些人來說,他只需要錢就好,而有些人則認為能力對自身來講的重要程度,比錢稍微高了一點,至於怎麼賺錢,就看每個人的想法來決定,這點我統稱為腦袋,以上這些行為都是循規蹈矩的達成「賺錢」的目標。

那什麼叫做不擇手段達成目標?
當然那些偷拐搶騙的行為就不在本次討論的範圍內,以上述循規蹈矩來說,你可以看成企業家,而我們則是依循著這些人成功的例子,他們告訴大家什麼叫做「成功且可以被複製的SOP」就我知道的人來說,這些東西,對商人而言只是賺錢的一種工具。
你說不對啊,我照著做也快成功了,恭喜你!你是個非常幸運的幸運兒,而你會成為下一個他們用來說服其他尚未成功者或是尚未加入團隊的新朋友,一個非常非常實用且說服力之為強大的殺手鐧,怎麼說呢?活生生的真人擺在自己眼前,並告訴著自己「真的可以,按照他們的方式一定能成功。」

但說句老實話,「成功」的定義太廣,在此便不做定義,但若要成為書中作者的成功,勢必具備人、事、時、地、物等五大要素,而且還有最重要的判斷,即使各種環節都到齊了,唯獨一個小判斷失誤,還是有可能造成一連串的問題衍生。


【現實與想像  /  框架的基礎思維】
接下來的重點我會放在「框架」的部分,所謂的「框架」指的是我們對於「認知」上的落差,舉個簡單的例子,目前在台灣境內來說,我們的認知就是,在台灣沒辦法隨時隨地利用手機APP達到100%完完全全的行動支付,所以當我們談到國外可以隨時隨地完成行動支付這件事,對於我們既有的價值觀架構,也就是框架,會造成不小的衝擊;說白一點就像從Nokia3310轉跳到iphone7,才會驚訝「原來手機也有這麼多功能」,類似這種感受。
而這框架若轉移至商業上,就會顯得更加模糊,原因在於,我們對於既有的商業行為其實不算完全了解,即使有了認知,除非你熟稔從淺至深的一整套運作方式,否則為什麼會賺錢的永遠都是那些人,不知道如何賺的頂多掙到符合自己能力範圍左右的資金,而這篇文章鋪陳這麼長最主要就是想帶出這個東西,正因為它不是實體化,而是虛的,但卻真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而且無時無刻都在變化與改變,本段至目前為止所以講的都是現實與想像。

接下來是所謂的基礎思維,透過前段論述所提及的基礎架構,我們將這些基本的想像作為延伸,就像當你在跟對手談判時,你可以先以既有知道的認知(對方的需求、預算......等其他資訊)作為延伸基礎,以業務的技巧來講,便是透過這些資訊得出更多有利的需求,這在業務技巧其實是很常見的手法,未來有提及相關的技巧會特別獨立出來寫文章,在此先讓我們回到主題吧,當你獲得這些資訊之後,你會開始透過這些既有資訊逐漸延伸,而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資訊會越來越多,能夠對不同的人講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多,這些資訊,就是我們口中的「故事」、「歷史」、「冷知識」都可以歸類成資訊的一環,而這些就是構成我們基礎思維的框架;而世界上的貧富差距、生活品質、生活文化的不同這些都會造成我們的認知落差。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到最後一個重點,最實際血淋淋在生活中發生的案例,透過這個問題,我希望可以讓讀者們思考身邊發生的各種現象與反向思考。

「既然私下會有打假球的情形,為什麼棒球比賽還是持續舉辦?」

這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是你們可以從各種不同人員的角度來思考,同樣模式套用到不同領域上,「連鎖火鍋店這麼多,為什麼還是會有人一直開?那他們賺什麼?」、「人家都說航空業都是血汗,但是他們為什麼都不反抗?」、「人民都在抗議,政府的應對機制是什麼?為什麼永遠都是千篇一律的答案?」,很多很多類型的問題,其實你們都可以仔細去思考,什麼是正義?什麼是義氣?什麼又是我們的工作權利?

這篇文章其實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思考,中間有很多的環節都是相扣的,如果有邏輯不通順或是卡住的地方,歡迎各位讀者留言一起探討,以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elcome to remain your message :)